再说,毛泽东戴着口罩,严重影响了声音的“清晰度”。这样,张霞竟然没有听清毛泽东的话。直到毛泽东重复说了一遍,张霞这才听见。

张霞马上说:“行!”

这时,出租车已经离开天安门广场有半站路了,张霞还是请司机把出租车掉头,回到天安门广场,绕天安门广场一圈。

这时的天安门广场,杳无人影,一片黑暗,但是彩色泛光灯把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照得通亮。对于这个广场,毛泽东是那么的熟悉。尽管今日天安门广场显得更加漂亮,但还是原来的模样,只是在南端多了一个正方形的“毛主席纪念堂”。

出租车司机善解人意,明白这位“外地人”想多看一眼天安门广场,特地放慢了车速。在毛泽东看来,仿佛恰好相当于他当年乘坐检阅车的车速。

毛泽东有着浓得化不开的“天安门情结”。他以极大的兴趣,“检阅”着天安门广场。

出租车缓缓驶过天安门城楼。毛泽东见到城楼正中,依然高悬他的巨幅画像。毛泽东会心而又放心、舒心地笑了。尽管他并不认识当今执政的“晚辈”江泽民、胡锦涛,看得出,江泽民、胡锦涛充满着对他的尊重——因为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毛泽东的思绪,飞到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他在这里高声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时候,天安门广场上还没有人民大会堂,还没有历史博物馆,上百万人集聚在广场上欢呼雀跃,高喊“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毛泽东的思绪,飞到那一次又一次“五一”、“十一”大游行,他一次又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在那巨大的红灯笼前向游行群众招手。每当游行队伍中爆发出“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时,他总是回答一句:“人民万岁!”

毛泽东的思绪,飞到一九六六年八月十八日,他和“亲密战友”林彪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万红卫兵!就在那一天,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的红卫兵、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上将宋任穷的女儿宋彬彬,给他戴上了“红卫兵”的红袖章。从此,他成了红卫兵们的“红司令”。

就在毛泽东陷入沉思的时候,从前座传来司机的话音:“老先生是头一回来北京吧?”

司机从后视镜上看见后座的乘客目不转睛如此专注地观看着天安门广场,又加上这位乘客刚上车时说的那句“谢谢同志们”,判定“老先生”必定是外地人。

张霞生怕毛泽东答话会“露馅”,马上替他“嗯”了一声。

毛泽东也明白,此时此刻最好“免开金口”,所以也就保持沉默——尽管按照他的性格,倒是很想跟出租车司机聊天,以作“调查研究”。

本来,司机想借助于跟乘客“侃大山”打发夜班的困倦,见到两位乘客都缄口无言,也就不说了。

这时,毛泽东的视线,从窗外收进,看了看司机。他忽然惊奇地发现,司机在前窗正中,挂了一张毛泽东像,画像下方是“一路平安”四个字。

这下子,毛泽东再也耐不住沉默,问道:“师傅,你干吗在车里挂这张像?”

司机一听,乐了:“老先生,你难道是‘外星人’,连这都不知道?中国现在很多司机都在车里挂毛主席像,因为毛主席能够保佑我们一路平安!”

毛泽东还是头一回被人称作“外星人”,不由得大笑起来,说道:“照我看,毛主席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吧!”

北京的司机,向来以善于“侃大山”著称,这位司机便是“善侃”者之一。他有板有眼说起了故事:

“说来话长。那是在十几年前,北京发生一起两车迎面相撞的交通事故。一辆是大卡车,一辆是小轿车,不管怎么说,总是小轿车吃亏。嘿,那天真奇怪,大卡车撞得稀巴烂,油箱起火,烧死了司机,可是小轿车却未损半根毫毛,司机安然无恙。警察前来查验,也觉得实在太奇怪了。他们细细查看,这才查明原因:那辆小轿车的前窗,挂着一枚毛主席像章!据说,开小轿车那人,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前些日子到湖南韶山参观毛主席故居,在那里买了一根带毛主席像的镀金项链。回到北京,顺手把这项链挂在车子里。想不到,就是项链上的毛主席像,保他平安——比平安保险公司还管用!这个故事一传两,两传三,三传十,十传百,一下子传遍整个北京,又从北京传遍全中国,所以司机们都抢着买毛主席像……

毛泽东聚精会神地听着司机讲述的精彩故事,对于他来说,其可以用“闻所未闻”这四个字来形容。

司机不时从后视镜里观看“老先生”的反应,只见“老先生”笑出了泪水,却在空空的衣袋里找不到手绢。不过,“老先生”也很灵活,他把口罩往上拉了几下,也就擦去了泪水。

这时,“老先生”的目光又注意到在毛泽东像旁,还悬着一只金光闪闪的元宝,下面是“招财进宝”四个字。

“老先生”接着又问:“师傅,你怎么又挂金元宝呢?”

司机大笑起来:“老先生,看来你真的是‘外星人’,对地球上的事情什么都不知道。挂金元宝还要作解释吗?眼下,中国人谁不想挣钱,谁不想发财,谁不想‘招财进宝’?老先生,我刚才听你说‘谢谢同志们’,我就知道,你那个思想,老掉牙啦!”

听了司机这番话,毛泽东收住了笑容,又陷入了沉默。

出租车沿着复兴路往西,出了西三环,过了翠微路,一个转弯,就拐进了万寿路。





第二章 隔世之感


毛泽东不识江泽民


万寿路处于北京西面城乡结合部。这里,本来十分荒僻,早年属于宛平县,直到一九二八年才划入北京市——那时候叫“北平市”。一九四七年,国民党的“华北剿匪总司令部”驻扎在万寿路,使万寿路第一次引起人们的注意。

万寿路有着“万寿”之名,令人想起颐和园的万寿山。人们考证过万寿路跟慈禧太后的关系,结果一无所获。倒是万寿路附近的“五棵松”,传说清代皇宫某要人带公主到那里游玩时,无意之中栽了五棵松,若干年后亭亭玉立,人们就把那里叫做五棵松。

在北京,万寿路是一条并不引人注目的马路。这里虽然有几家商店以及超级市场,但是这里毕竟不是商业街。街道两边,大都是机关大楼以及宿舍区。

张霞爷爷家就住在这条十分宁静的马路上。

车入万寿路,坐在后座的毛泽东一句随口而说的话,张霞倒是清楚地听见了:“这不是‘新六所’吗?”

张霞非常震惊:毛泽东怎么会对这条马路那么熟悉?要知道,“新六所”就连出租车司机都未必知道!

后来,张霞才从毛泽东那里得知: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共中央在这里建造了六幢小楼,人称“新六所”,中共中央“五大书记”每人一幢,这“五大书记”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原先是任弼时。任弼时病故,陈云增补),还有一幢为中共中央办公厅所用。那时候,中共中央“五大书记”倘若不在中南海,便常在这里。毛泽东住在新六所一号楼。另外,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的“秀才”们,也在万寿路。中共中央还在万寿路建造了一座高级招待所,专门接待外国“兄弟党”的领袖们。万寿路成了一条非常重要的“政治路”,而由于对外严格保密,北京的百姓们对此一无所知。张霞也只是从爷爷那里听说“新六所”这名字,并不知道“新六所”的来历,更不知道“新六所”住的是何等人物。

在毛泽东看来,今日万寿路,比过去宽敞、整齐得多。马路两边多了成片成片的新楼,那是北京的高干住宅区。

车过“新六所”,张霞要司机拐进一个小区。刚进小区的大门,就被值班战士拦住。平常,进出这个小区的,都是部长级人物,都有公家配给的小轿车。出租车通常是不许进入这一高干住宅区的。考虑到车里坐着毛泽东,张霞请求战士破例给予放行。

张霞出示了小区通行证件,而且指着戴着大口罩的毛泽东说:“我是‘06’的孙女,他是我爷爷的老战友,上了年纪,又感冒发烧,请给予方便。”

值班战士拿起了电话。张霞马上请他挂机。她明白,战士是打电话向“06”——她爷爷请示。她指了指手表:“首长在睡觉,别吵他!”

在部队,反正把大一点的官儿,都习惯地叫做“首长”。

战士又一次端详了张霞的通行证件,这才终于放行。

“哎哟,首长住的地方,这么戒备森严,我还是头一回来!”出租车司机不由得叹道。

张霞没有理会司机的叹息,而是向他发布一系列的指令:“向前,往东,朝南,再往西……”

当张霞说了声停时,出租车停在了“06”号门前。张霞对司机说:“师傅,请您稍等,我先送老人进屋。”

接着,张霞跳下车,扶毛泽东下车。

这时,司机口出惊人之语:“小姐,这位老先生长得真像古月!”

毛泽东听了,感到莫名其妙。

张霞强忍着笑。

古月何人?古月乃是以饰演毛泽东出名的特型演员。如今这位司机本末倒置,把毛泽东说成像古月了!

张霞打开大门,进屋,随手关门。张霞进屋之后,这才扑哧一笑,笑得泪水都出来了!

然而,毛泽东却一直不明白,司机所说“这位老先生长得真像古月”有什么好笑的。毛泽东根本不知道古月是何许人也!

张霞笑毕,帮毛泽东脱掉军大衣,摘掉海虎绒帽子,除去大口罩,请毛泽东在客厅的沙发上坐定,这才回身出去,给出租车司机付钱。

乘张霞出去的时候,毛泽东站了起来,环顾四周。这房子,在毛泽东的眼里,算是一般;当然,在北京百姓眼里,要算是“大宅”了——上、下两层,十来间房,都是张家。

毛泽东注意到客厅里挂着三幅大照片:

其中的一帧,毛泽东一眼看去,就认出是在北京中南海丰泽园的颐年堂拍摄的。那照片是他跟一个“小伙子”的合影。毛泽东的记性很好,他马上认出那“小伙子”就是当年在他身边工作的张军,外号叫“张飞”。不言而喻,张军就是张霞的爷爷。

另一帧则是张军跟邓小平握手的照片。在照片上,张军身边还站着别人,看得出,那是邓小平在接见一批干部时,来到张军面前,跟他握手。

在第三帧照片上,张军已经变成秃顶的老人,跟一个戴宽边眼镜,教授派头的人物合影。

毛泽东正在看照片,张霞回来了。

毛泽东笑着对张霞说:“想不到,我今天会到‘张飞’家做客!”

张霞说道:“我马上去把爷爷叫起来!刚才,我怕在电话里说不清楚,所以没有给他打电话。如果他知道你老人家驾到,会早早站在大门口迎接。”

毛泽东道:“让他再睡一会儿吧,‘有钱难买天光觉’嘛。你给我拿支烟。”

张霞马上拿出一盒她爷爷招待客人用的中华牌香烟,递给毛泽东。毛泽东从中抽出一支烟的时候,张霞“嚓”地一声点燃了打火机,又递给毛泽东。

毛泽东平生有两大嗜好:吃饭不离辣椒,写作不离抽烟,经常一天吸五十支烟,半截手指都被香烟点黄了。

毛泽东一边抽烟,一边指着照片上那教授派头的人物问:“这个人是谁?”

张霞一愣:“你不认识他?!”

张霞细细一想,悟出来了:“对,对,你不认识他。他就是我跟你说起过的江泽民呀!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核心——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毛泽东细细端详着江泽民的照片,说道:“我的大弟弟叫毛泽民。这个江泽民跟我弟弟同名。”

张霞向毛泽东介绍说:“江泽民的父亲江上青,是革命烈士。”

毛泽东道:“哦,江上青,我知道。那个江泽民,看上去像大学教授。”

张霞回答说:“解放前,他在上海交通大学毕业。那时候,他参加学生运动,在一九四六年四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做地下工作。解放后,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力分厂当过厂长,曾经去苏联学习。后来,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外事局局长。”

毛泽东自言自语道:“噢,烈士子弟,做过地下工作,政治上应该是可靠的。”

这时,张霞给毛泽东沏好一杯龙井茶。

毛泽东笑着对张霞说:“小张,想不到你小小年纪,对于中国的政治相当了解。”

“哪里,哪里。”张霞连忙说,“那都是我爷爷‘熏陶’的结果。”

毛泽东问:“你爷爷现在做什么?”

张霞说:“他后来‘退’下来,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当研究员,专门研究中共党史。”

就在这时,从客厅门口传来一声尖叫:“啊——”





恍若隔世


张霞和毛泽东都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客厅门口,只见张霞的爷爷穿一身睡衣,呆若木鸡般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张霞的爷爷中等个子,瘦削,脸的轮廓分明,一双眼睛不大却目光锐利,身板笔直,一望而知军人出身。

是客厅里的谈话声,吵醒了张军。他从卧室走到客厅门口,见到毛泽东坐在那里,在惊叫一声之后,呆住了!

张霞赶紧跑到爷爷跟前,把他扶住。经过张霞的一番解释,张军才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

张军缓过神来,三步并作两步跑到毛泽东跟前,毕恭毕敬地向毛泽东行了个军礼——尽管此时此刻他只穿着睡衣,跟军礼是那么的不相称。

毛泽东见他穿得那么单薄,对张霞说:“小张,赶快把我那件军大衣拿来!”

不料,两个“小张”一起答应——因为当年张军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时候,毛泽东喊惯他“小张”。

张军披着毛泽东那件军大衣,在毛泽东对面的沙发上坐了下来。

毛泽东对张军说道:“如果不是我事先看到你的近照,刚才你往门口一站,你那光秃秃的脑袋,我差一点把你当成林彪!”

张军拍了拍自己的光头,指着墙上他跟毛泽东那张合影说道:“想当初,你看,我的头发多浓多密。”

毛泽东说:“那时候,你的头发垂到前额,你就把头发这么往后一甩。”

毛泽东说着,学着张军当年的模样。

张霞大笑起来:“真‘酷’!”

毛泽东不解:“什么真‘阔’?!你爷爷当年是个穷小子,一点也不‘阔’。”

张霞一听,越发大笑,笑得毛泽东莫名其妙。

张军赶紧转移话题,说道:“时间过得真快,如今我都八十几了。头发越来越少,胡子倒是越长越多。”

毛泽东道:“你当年就因为长着络腮胡子,脾气又急,所以才得了‘张飞’这诨号。”

张军说:“现在‘贫富差别’太大了。如果茂密的胡子‘移植’一部分到‘贫瘠’的头顶,那就好了。”

毛泽东笑道:“这么说,现在还要进行第二次‘土改’!”

他俩相视而笑。

这时,毛泽东开始抽第二支烟。他问张军:“你怎么不抽?”

张军指着张霞道:“都是她!小霞从美国留学回来之后,一定要我戒烟,我就只好遵命。”

张霞连忙解释说:“我是学医的,抽烟有害健康。主席,你也最好少抽或者不抽。”

毛泽东道:“你的话有道理。过去,好多医生也劝过我戒烟。我少抽可以,戒是戒不掉罗,毕竟是抽了几十年的老‘烟囱’!”

张军这时细细打量着毛泽东:“主席,你的气色不错,看上去比我都年轻。”

毛泽东道:“我‘睡’了二十几年,醒过来还是二十几年前的样子,所以我现在应该还是一九七六年的年龄,八十三岁。”

张军说:“这么一来,你的年纪跟我差不多!主席,这一回,你就住在我家吧。我让小霞把楼上打扫一下,把整个楼上都腾出来,你一个人住。虽说跟你在中南海的房子没法比,但是楼上有两个房间是书房,堆满了几万册书,你一定喜欢。”

毛泽东道:“房不在大,‘有书则灵’。”

张军说:“主席愿意住在我们家,我张军三生有幸。我和小霞都给您当秘书。我的老伴当炊事员。我今天就给小霞的领导打个电话,就说小霞要准备去美国作学术交流,请一、两个月假。

Prev | Next
Pg.: 1 2 3 4 5 6 7 8 ... 33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