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斯科红场,我步入列宁墓,见到躺在水晶棺里的列宁。我也在克里姆林宫墙根见到了简朴的斯大林墓。我还在莫斯科郊外的新圣女公墓里,拜访了赫鲁晓夫墓。站在他们的墓前,我想起正在酝酿中的《毛泽东重返人间》。

我一次次来到美国。在美国旧金山的小岛,在那样安静的地方,我和妻子每天漫步于海滨。大洋彼岸就是中国,就是上海。在这样毫无干扰的地方,我开始往手提电脑中输入我的关于《毛泽东重返人间》的构思。

在《毛泽东重返人间》中,毛泽东重返人间之后住在张军家中,我设计了张军家不同身份、不同阅历的三代人,不论是当年作为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的张军,出身于延安文工团的张军妻子“小放牛”,依靠高干背景成为房地产大老板的张军之子张豪,美国留学归来的张军孙女张霞以及生于香港、长于台湾的孙女婿陈港生,都是我所非常熟悉的人物。

我在北京饭店、万寿路、丰台都住过,我甚至参加过十三陵水库的修建,所以《毛泽东重返人间》所描写的种种典型环境,我也都非常熟悉。

我设计了毛泽东重返人间三天内所吃的九顿不同的饭,我更精心设计了毛泽东三夜里所做的九个梦:

毛泽东在梦中会晤了已经垂垂老矣的“接班人”华国锋,见到了关在狱中、怨气偷天的江青,跟“老朋友”赫鲁晓夫展开辩论,与“老对手”蒋介石回顾往事。当然,最使毛泽东高兴的是在梦中见到获得博士学位的嫡孙毛新宇以及在梦中回到故乡韶山。毛泽东读了《邓小平文选》,在梦中跟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作了长谈,也在梦中接见了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江泽民。梦的高潮,也是全书的高潮,是毛泽东被那位以提问泼辣而著称的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追踪,作了专访,回答她关于“毛后中国”的一系列问题的地方。

在《毛泽东重返人间》中,通过毛泽东的所见所闻,展现了一福中国当代社会的《清明上河图》,既有拥有林肯豪华加长车和多套豪宅的房地产大老板,也有大杂院里的残疾人,下岗工人,打工仔,还有“新新人类”等等。

所幸的是,毛泽东本人是一个谈吐幽默、博识广闻的人,因而《毛泽东重返人间》也相应充满幽默感、历史感。

关于《毛泽东重返人间》的“属性”,是最使我困惑的:说是“黑色幽默派小说”,不完全是;说是“政治幻想小说”,也不确切;说是“科学幻想小说”,并无科学可言;说是“梦幻小说”,倒也可以,只是“梦幻小说”内容通常荒诞怪异,而《毛泽东重返人间》是一部严肃性作品。在我看来,还是以“小说”一言而蔽之吧。

其实,作者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写了类似的小说《巴金的梦》,这篇小说描述了巴金关于“文革博物馆”的梦。这篇小说在中国大陆被多次退稿,压了三年,最后于一九八八年在四川一家并不引人注目的刊物上发表,都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力,不仅被北京的《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而且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九八八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选》。后来,这篇小说连载于香港《争鸣》杂志,并被法国国际广播电台配乐广播。作者把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专访以及小说《巴金的梦》作为附录,收入本书,以使读者了解作者对于否定“文化大革命”的一贯立场以及多年前创作的类似风格的小说《巴金的梦》。

令我感到遗憾的是,像《毛泽东重返人间》这样的作品,尽管是小说,尽管小说的特性就是虚构,然而在当代中国大陆几乎没有出版的可能性。正因为这样,我只能把这部长篇小说,交给港台出版社印行。

随着《毛泽东重返人间》的出版,会不会引发一系列的“重返人间”出版热呢?比如,写一部《蒋介石重返人间》,描述蒋介石重返人间,惊叹国民党成了台湾的在野党,而陈水扁的民进党居然执掌台湾大权……又比如,写一部《斯大林重返人间》,斯大林惊叹苏联解体,苏共解散,东欧易帜,资本主义复辟……笔者正在创作《蒋介石重返人间》和《斯大林重返人间》,以与本书组成“重返人间三部曲”。

本书香港版承老朋友江迅、周芝凤夫妇暨香港共和出版有限公司大力支持,得以迅速问世,谨表深切感谢。


叶永烈

二零零二年八月三十日

于上海“沉思斋”






Prev |
Pg.: 1 ... 28 29 30 31 32 33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